盛夏七月,云岭大地青山滴翠,生机盎然。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团队——“彩云推普先锋团”,怀揣着服务社会的赤诚之心,赴丽江市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这群新时代学子将目光聚焦于乡土深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桥梁,用青春的智慧与热情,温暖“银发一族”,赋能特色产业,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贡献着光与热。
温情助老:用乡音与科技守护“夕阳红”
7月23日在丽江永胜县,团队的实践活动充满了人性的温度。永胜县新民村的集市,是乡土气息最浓郁的地方,也是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的前沿阵地。“彩云推普先锋团”的志愿者们在此设立宣传点,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语课堂”吸引了众多乡亲。
志愿者们先用亲切地道的云南方言,将一个个诈骗案例演绎得活灵活现。熟悉的乡音瞬间拉近了与老人们的距离,打开了他们的心扉。紧接着,队员们又切换成标准清晰的普通话,层层剖析诈骗分子的套路与话术,并细致讲解“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安装与使用。一“土”一“普”,一“情”一“理”,在生动的对比中,一道坚实的防诈“防火墙”在老人们心中悄然筑起。
如果说集市宣讲是“广撒网”,那么入户帮扶便是“精点灯”。团队带着慰问品,特地走访了村中数位高龄老人的家庭。在老旧的堂屋里,志愿者们或蹲或坐,俯下身子,手把手地教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从如何接通视频电话,看到屏幕那头亲人脸庞时老人眼中闪烁的惊喜,到耐心讲解如何识别诈骗链接、清理手机内存,每一个小小的操作,都是一次跨越“数字鸿沟”的胜利。科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充满了温度的连结,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未曾被遗忘。
科技赋能:以语言为媒共赏“云岭花开”
7月25日,步入产业园,一幅未来农业的画卷徐徐展开。在巨大的自动化温控大棚内,花香馥郁,自动化喷淋系统与智能传感器正精准运作。园区技术讲解员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为队员们系统讲解了从种苗培育、智能管理到采后处理、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全产业链条。
“只有语言标准,技术的指令才能精准传达,管理的协同才能高效实现。”
通过这场高效专业的对话,队员们不仅震撼于科技赋能农业的巨大成就,更深刻认识到,作为技术传播与市场沟通的通用语,标准普通话在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硬通货”,是确保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精准流转的核心保障。
如果说标准普通话是产业高效运转的“润滑剂”,那么流利的外语则是通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在花卉物流仓储中心,队员们偶遇一位正在检验货品的外籍采购商,随即主动上前,以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展开了一场热情的跨文化交流。这位外国友人对丽江花卉的卓越品质及产业的现代化水平赞不绝口。交流的最后,身着统一队服的志愿者们与他并肩而立,自信地竖起大拇指,笑容在镜头中定格。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即兴外事交流,更是一堂生动的国际化实践课。它让队员们直观地感受到,流畅的语言能力正是打破地域壁垒,将“丽江花卉”
这样的本地优质产品推向全球大市场的关键金桥。
心手相牵:在交流碰撞中汇聚“青春力量”
实践期间,团队的创新举措还吸引了云南省高校大学生“爱在云南”创业实践训练营的关注。两支青年队伍一拍即合,举行了交流分享会,实现了“语言服务”与“创业理念”的思想碰撞,为探索青年多维度助力乡村振兴拓展了新思路。
“彩云推普先锋团”的青年学子们,如同一群热忱的信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他们将课堂所学融入广阔的社会实践,让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成为传递安全知识的载体,让智能科技成为老年人乐享便捷生活的工具,让语言能力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翅膀。在助力乡村振兴、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舞台上,他们用真诚和智慧,绽放出属于新时代大学生的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