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定到世界:90后教育创新者周鹤,如何用AI和实训改写职业教育格局
专访题记:当很多同龄人仍在职场摸索时,1990年出生的周鹤,凭借独到的职业定位理论和技术创造,已经带领一家区域教育企业成长为河北最大的民办专科学校集团之一,更重要的是,她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可迁移的“AI+职业教育”模式。这套模式不仅在国内落地,还被认为具备进入美国市场的潜力。
一、人物画像:90后董事长的教育版图
周鹤,1990年出生,自幼在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2015年起,她创办贺阳教育旗下的智慧职业教育板块,帮助专科学生解决了就业难的现状,实现学生百分百就业有对口,技能百分百学了能实践的罕见成果。短短数年,她推动成立并壮大了贺阳职业学院与贺阳厨师学院,使之发展成为河北省最大的民办专科学校群体之一。
据集团内部数据显示,目前贺阳体系下的专科与培训院校年在校生规模超过6万人,其中职业类和技能型学生占比接近三分之二。厨师学院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了大量来自农村与城市边缘群体的学生,每年输出上万名技能型人才,覆盖餐饮、汽车、机电、建筑等行业。
相比许多依赖“学历教育”的传统高校,周鹤所推动的,是一条面向“学业边缘群体”的现实出路:通过技术培训与就业对接,帮助她们进入社会刚需岗位,实现社会流动。
二、社会痛点:技能岗位的全球短缺
周鹤的选择并非偶然,而是基于一个巨大的现实缺口。
在中国,近年来蓝领工人短缺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人社部多次发布的“100个短缺职业排行”焊工、车工、厨师、维修工长期位列前茅。教育部在2022年颁布的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要求提升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
在美国,问题同样严峻。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2024–2034预测,制造、建筑等领域的技能工长期缺口高企。仅建筑业在2025年预计就存在43.9万人的净新增用工缺口。多份行业报告显示,美国的蓝领群体自2007年以来已经减少约100万人,且技能代际断层明显。
换句话说,中美两国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如何更快、更大规模地培养技能工人。
三、技术方案:AI与游戏化如何改写职业教育
周鹤并未满足于传统的课堂与实训,而是提出并实践了“四引擎一体化”的教育模式。
1. 职业路径诊断引擎
通过一套AI算法,系统对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学习习惯进行建模,并与岗位技能库做向量匹配,从而精准推荐适合的职业路径。比如,一个数学成绩不高、但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的学生,会被匹配到数控或焊接工种,而不是被动跟随大流。
2. 游戏化实训引擎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操作流程,而是分级的“技能树”和“任务关卡”。每次焊接、切割、调试都有即时反馈和积分激励。数据表明,这种方法能让学生的技能达标速度提升40%,而课程通过率接近95%。
3. 校企学徒与就业引擎
周鹤推动与数百家企业建立岗位库,把训练成果直接映射到企业需求。通过撮合算法,学生入职率显著提升。以某厨师学院为例,过去毕业生3个月内就业率约70%,引入该体系后提升至92%,且首年薪资平均提升25%。
4. 教学管理与风控引擎
学校和教师能够通过后台监控到学生的出勤、训练时长、技能曲线,系统还能自动生成“干预清单”,帮助教师针对性辅导。这一设计,使得部分院校的辍学率下降了20%以上。
四、与国内外政策的契合
周鹤的探索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与政策和市场趋势高度契合。
中国侧:新《职业教育法》、教育部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都在强调“数字化”“产教融合”。周鹤的体系恰好提供了一套“数字化改造职业教育”的工具。
美国侧:Perkins V法案每年投入约12–14亿美元支持职业教育,但仍面临师资不足和匹配效率低的问题。周鹤的方法论,正好能作为补充手段进入美国中西部的CTE中心
五、对比优势:为什么是周鹤?
规模优势:在国内,贺阳教育已经形成大规模学生样本和企业合作网络,这是很多教育创业者不具备的。
方法论优势:不同于传统的“看视频+拿证”,她强调从匹配—训练—就业—留任的全链路闭环。
国际适配优势:体系既对齐中国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又能映射美国的O*NET和行业认证,迁移成本低。
成效可量化:学习达标率、就业率、留任率都有明确提升,且有校企联合评估数据支撑。
六、未来计划:从河北走向美国
周鹤在采访中提到,未来三步走:
第一步:在国内完成更多院校的实证和标准化,形成可复制的“贺阳模型”。
第二步:与美国2–3个州的CTE学区或社区学院建立试点,预计首年覆盖5000名学生。
第三步:形成州级解决方案,与行业协会合作推广,最终在制造与建筑等缺口领域实现规模化。
周鹤的故事,既是一个90后企业家的个人奋斗史,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缩影。更重要的是,她用实际行动证明:职业教育不只是补救,而是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河北到美国,从厨师学校到AI职业规划+精准对接就业市场的技术引擎,帮助了数十万莘莘学子,也为社会输送每年近十二万的对口技能充分的青年学生,为空缺的蓝领市场提供稳定有专业成体系培训的优质劳动力,她的探索或许正在为中美两国都面临的技能工短缺问题,提供一个可行的解法。(文/李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