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赴雅安名山 调研茶产业“三茶”统筹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茶”统筹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8月4日至1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茶研观色”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走进“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度访谈,从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方面,全面探寻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旨在为推动其持续健康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深入交易市场,洞察产业脉搏
调研的第一站,团队来到了名山区新店镇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团队成员通过对鲜叶收购商的采访了解到,名山区的茶叶品质优良,因此对鲜叶的采摘标准和新鲜度要求极高。“我们每天都要收很多鲜叶,最看重的就是新鲜度,而且不能有杂叶,这对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影响很大。”收购商朴实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产业链源头的严谨与重视。
图为团队走访茶叶鲜叶交易市场。王佳宝 供图
探访加工园区,感受科技魅力
8月5日,团队前往名山区蒙顶山茶(中部)加工示范园区。这里聚集了众多中小型茶企。团队成员拜访了帝源茶业,茶厂负责人带领团队参观了从萎凋、杀青、揉捻到烘干提香的生产线。在这里,现代化的生产线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技艺有机结合,共同保障了蒙顶山茶的卓越品质。
图为与帝源茶业茶厂负责人交流。毛长睿 供图
走进田间地头,倾听茶农心声
为进一步了解茶叶种植采摘环节的真实情况,8月7日,团队成员深入田间,与茶农们亲切交流。茶农们普遍表示,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种植理念,茶园管理更加注重品质与安全提升。一位茶农谈到:“现在种茶更讲究方法了,技术员指导我们用更环保的方式来管护茶树,这样茶叶品质和安全更有保障。”这反映了当地在稳定茶叶基础品质、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交流中,茶农们也对提升收入、改善种茶条件表达了期盼。
图为采访新店镇茶农。王佳宝 供图
聚焦茶旅融合,发掘共生新业态
近年来,名山区依托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旅融合产业,“茶家乐”应运而生。团队为此前往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当地的茶家乐通过提供采茶、制茶、品茗等沉浸式文化体验,将茶园变景区,拓宽了增收渠道,也为茶文化传播打开了新窗口。
对话政府部门,共谋发展蓝图
为深入地了解本地茶产业的规划与政策,团队最后来到了名山区人民政府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名山区茶业协会秘书长、中心负责人钟国林老师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他指出,名山区拥有茶园39.2万亩,区域公共品牌“蒙顶山茶”价值59.15亿元、位列全国第九。政府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通过科技赋能优化品种与加工设备,狠抓品质安全确保“金字招牌”,深挖“蒙顶黄芽”非遗文化打造代表作,推动茶旅融合与电商发展拓宽渠道,并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为茶企纾困解难。他寄语学子:“希望你们结合专业知识,为茶产业绿色高效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图为与区茶叶产业发展中心钟老师交流。王佳宝 供图
此次深入名山的实践活动,系统调研了名山茶产业从种植、加工到销售、文旅融合的全链条发展状况,考察了科技赋能与品牌增值对产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推动“三茶”统筹发展,需持续深耕科技、深挖文化、深化融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茶研观色”调研团队将基于此次扎实的田野调研,结合学科知识,为探索茶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青年视角与方案。
(通讯员:戴千淇 高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