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文曲星”,闪耀马陵山
8月的苏北大地,骄阳似火。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文曲星”实践团联合新沂市团委,怀揣着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热忱,踏上了前往徐州市新沂市马陵山的征程。马陵山,这片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变迁,也即将见证这群大学生的青春汗水与奉献。
初到马陵山:探寻历史的足迹
8月5日清晨,实践团抵达马陵山脚下的小镇。队员们顾不上旅途的疲惫,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实践任务。马陵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宝库。这里曾是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的发生地,孙膑与庞涓的智斗故事流传至今。实践团的第一项任务便是沿着当年的古战场路线,探寻历史的遗迹。
队员们从山门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沿途,他们看到了古战场遗址、孙膑洞、庞涓墓等历史遗迹。这些遗迹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仍能让人感受到当年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在孙膑洞前,队员们驻足良久,仿佛能听到孙膑运筹帷幄的声音。他们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也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图为实践团成员登古马陵道 韩政轩摄
红色传承:感悟革命精神
马陵山不仅有着古老的历史,还承载着红色的记忆。1946年12月,宿北大战在这里打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华东野战军,在这里取得了歼灭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的重大胜利。实践团的第二项任务是参观宿北大战旧址,感悟革命先辈们的精神。
队员们来到宿北大战纪念碑前,庄严肃立。他们聆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看着纪念碑上刻着的烈士名字,心中充满了敬意。随后,他们参观了陈毅元帅雕像和宿北大战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历史文物,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的战斗场景。队员们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红色马陵部分合影 韩政轩摄
文化传承:助力乡村非遗
马陵山不仅有历史遗迹和红色文化,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的第三项任务是助力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他们来到了新沂市的非遗传承基地,与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交流学习。
在这里,队员们见到了剪纸、刺绣、木雕等多种非遗技艺。他们虚心向传承人请教,学习制作技巧。在剪纸工作坊,队员们跟着传承人学习剪纸技艺,剪出了各种精美的图案。他们还与传承人一起讨论如何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实践团还计划通过网络平台,为当地的非遗产品进行宣传推广,帮助非遗文化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乡村振兴:助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是“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团的第四项任务是助力马陵山的乡村振兴。他们深入乡村,了解当地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队员们走访了当地的农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发现,虽然马陵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当地的旅游开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于是,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他们建议当地开发更多的旅游项目,如农家乐、民宿等,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他们还为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出谋划策,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帮助当地农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收入。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马陵山考察乡村振兴项目 韩政轩摄
马陵山实践任务结束,实践团的队员们在马陵山留下了青春的足迹。他们通过探寻历史遗迹、感悟革命精神、助力非遗传承和推动乡村振兴,深入了解了马陵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队员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