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工商联“三新”党建工作课题组,黎玲花、罗小青、肖斌、甘开鹏、毛志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当前,“三新”领域群体不断发展壮大,社会贡献值持续攀升,在深化改革、推动就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各级社会工作部门应凝聚好、服务好、引导好“三新”领域群体,着眼于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打造学习型过硬党组织,培养出“三新”领域更多忠诚担当、敢于作为、善于攻坚的人才,通过以党建“新理念”探索发展“新路径”,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加强党员教育是强化“三新”领域党建的重要抓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作为“三新”领域党建工作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任务,党员教育培训在推进“三新”领域党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因此,必须着重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工作,充分发挥“三新”党员干部在新征程党的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展现中坚力量。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有利于提高政治觉悟。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目前来看,“三新”领域党建基础相对薄弱、制度体系不健全、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党员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强,必须通过全面、深入、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带动党员更加深入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站位,自觉扛起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和使命,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有利于锻造过硬本领。现阶段,“三新”领域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党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三新”领域规模(组织、群体的)、发展阶段、现实效益等方面影响,其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经济效益和未来业务发展方面,对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党建对促进业务更好发展的认识明显不足。因此,必须通过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定期组织“三新”领域党员开展多元化学习,进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党建和业务实现深度融合,助力“三新”领域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有利于塑造良好形象。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活力的源泉,党员的一言一行时刻代表着组织形象和声誉。但是,部分“三新”领域党员忙于生产作业,主动参与教育的意识不强,党组织培训方式没能完全适应“三新”领域的性质和特点,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因此,要紧密结合“三新”领域生产实际,量身定制党员教育计划,创新丰富形式,围绕中心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引领带动党员投身企业生产经营,以极高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三新”领域品牌建设落地生花。二、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经济社会驶入发展“快车道”,在挑战和机遇并存这一大背景下,“三新”领域组织和群体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经济市场,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因此,加强“三新”领域党的建设、做好党员教育势在必行。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是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业、各领域党组织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和突出的成效。随着新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新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新就业群体的不断壮大,对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引领和推动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而打造高素质党员队伍的关键就是加强党员教育,进而提升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全力推动“三新”领域持续健康发展。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是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随着“三新”领域的快速发展和逐渐扩张,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增大,面临新挑战、新考验,只有加强党员教育,持续增强“三新”领域党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主动性,凝聚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的思想共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在“三新”领域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是“三新”领域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整体来看,“三新”领域组织群体规模小、党员数量少,党员分散、流动性强,导致组织生活难以开展。因此,“三新”党组织要以大党建理念为指引,借助新兴信息科技和新媒体技术,打破此前“两新”党组织依行业而栖的边界限制,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的原则,实现区域内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为“三新”领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持。三、聚焦“三新”领域特点打造党员教育样本加强“三新”领域党员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领域特点,坚持“一企(组织)一策”,因地制宜创新载体,提升教育质效,助推“三新”领域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需求确保教育“精准化”。紧密结合“三新”领域实际和特点,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个人需求深度融合,为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定制“个人成长套餐”,明确培训任务分工,形成统一协调、分工协作、齐抓共管、有序运行的党员管育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围绕“财政投入、党费补助、企业(组织)支持”的总体思路,注重整合资源、集中利用,减轻企业负担,增强党员教育支持力度。细化管理确保教育“实效化”,针对党员的工作性质差异性、工作地点相对分散等特点,坚持把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生产生活工作间隙,创新活用午间课堂、党员夜校等形式,充分利用中午和下班后时间,深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最大限度降低党员分散带来的制约和影响,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形式确保教育“丰富化”。围绕提高党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位政治任务,聚焦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的工作目标,改变以往“你说我听”的传统模式,引入体验式、研讨式、沉浸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启发思路为着力点,综合运用专家讲座、现场体验、情景模拟、调研考察等形式,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培训载体,打造出更多学习型过硬党组织新样本。
【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