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图片

这是宋代词人李清照脍炙人口的千年传唱——《题八咏楼》。4月上旬,杭州市临平区育才教育集团映荷小学403班的25名同学,自发组团来到金华市参加了“循先贤访八咏楼、随课本探双龙洞”的假日研学活动。图片

同学们一个个都兴奋的早早起了床,清一色橙蓝相间的校服像美丽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欢快地涌进早已守候在校门口的旅游巴士。在家长和部分弟弟妹妹的陪同下,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同学们首先来到了“两浙第一楼”——八咏楼。

图片

同学们在导游的娓娓讲解中,了解到八咏楼始建于南朝齐隆昌元年(494年),由东阳郡太守沈约赋诗八首而得名。在长达1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八咏楼与历代文化名人的不朽诗章和英雄故事融合在一起,唐代李白白居易严维,宋代李清照吕祖谦唐仲友,元代赵孟颁等都曾登楼赋诗,八咏楼总计留存140余首历史名人篇章,可谓“诗赋满楼,千古风流

图片

元末著名将领胡大海、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都曾登上八咏楼检阅他们的军队。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率兵与清军激战中,在八咏楼壮烈牺牲;周恩来总理1939年到金华视察时,也曾在八咏楼下的八咏滩头召开过近千人的群众大会,慷慨激昂地宣传团结抗战的方针。

图片

八咏楼曾是古代金华的至高点,能一览金华三江六岸的美景。《郡国志》上就有记载:“金华县因山石为城,南临溪水,高阜上有楼,名曰玄畅楼(八咏楼始称玄畅楼)”。时过境迁,八咏楼早已不是金华的至高处,但正楼南面的亭楼二层阁楼上,仍是饱览金华美景的绝佳场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午时分,同学们来到了《舌尖上的中国》推荐的餐饮名店“老金华”品尝地方美食,多部影视剧在此地录制,午餐也嚼出了文化的味道

图片

随后,旅游巴士载着同学们满心的期盼,直奔语文课本里的景区——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叶老当年的情境全景再现了,同学们兴奋的应景入戏,不约而同背起了课文。

图片

景区门口叶圣陶铜像“记金华的双龙洞”文刻前,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合影留念,身临其境走进了语文课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同学们很快就来到了洞口,“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大家已经完全置身于文中之景。

图片
接下来就开始不太一样了,入口处“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的孔隙如今已经“长大”成可以让三只小船并排进出了,且“再没法容下第三人”的小船也已经可以容的下三个人一排脚对着脚两排平躺六个人的大小了,拉绳的工人也换成了机械化作业了。
图片

同学们兴奋的跳下船去,迫不及待的想要进到里洞去看个究竟,当一条船上的六个人都“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船才会慢慢移动。

图片

眼前并没有昏暗,而是眼睁睁的看着“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图片

▼导游带同学们观看悬挂在石壁上的“金华火腿”

图片

内洞并没有一团漆黑,而是五光十色,宛若仙境。这里和叶老当年游览时看到的情境已经大不一样了,一步一景,别有洞天

▼仙人床

图片

▼仙人洞图片

▼老寿星望仙桃图片

▼青蛙盗仙草图片

▼天狗望月图片

▼海龟探海图片

▼九龙戏水图片

▼中国洞瀑之最——冰壶飞瀑图片

▼冰壶洞图片

▼母子瀑
图片

同学们在导游的带领和精彩讲解下,移步易景,深深地陶醉在双龙胜景唯妙唯俏的洞穴奇观和五光十色的斑斓故事中,仿佛置身天上人间。

图片

斜阳西下,大家仍意犹未尽,不知不觉间已到了收队回家的时刻,旅游巴士带着同学们无比眷恋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金华,上高速前不忘在“金华酥饼”和“金华火腿”的特产店前驻足片刻,这是同学们车上的晚餐,也是嚼进嘴里的文化,大家都把“金华”带回了家。

图片
图片拍摄:

秦嘉怡妈妈、陈博妈妈、黄奕晨妈妈、黄皓宇妈妈、何佳安妈妈、张睿阳爸爸、金昕妤爸爸

视频拍摄:

刘馨予妈妈、秦嘉怡妈妈、汪静瑶妈妈、陈博妈妈

视频剪辑:

刘馨予妈妈

文案参与:

秦嘉怡、苗芃芃、徐语沫、金昕妤

By 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