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类

呼唤文化记忆 传递艺术灵魂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民族特色和复杂的地理环境。这些独特的条件共同造就了湖南文艺人才辈出、文化资源丰富的特点。湖南自古就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美誉。纵观历史长河,在湖南的土地上,曾出现了众多享誉盛名的文人墨客,文艺形式更是丰富多彩。湖南的传统文化灿烂辉煌,西汉古墓、三国吴简、里耶秦简、南方长城等考古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湖南的历史文化遗存宝库。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相对稳定并有传承关系的历史文化形态。如今湖南省境内有四十多种方言,如湘乡新化、常德等方言;传统特色文化更是丰富多样,如源出于明代弋阳腔的湘剧、湘绣、花鼓戏等。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滋养下,湖南文艺本着继承发扬的原则,紧跟时代脚步,紧贴群众心声,呈现出“蒸蒸日上,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湖南文联努力将艺术多样化、丰富化、人民化,促使文艺事业更加紧密地联系群众,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感受到文艺工作带来的幸福和欢乐。如今,湖南文艺不仅注重传承经典的传统文化艺术,还更关注创新发展、弘扬经典,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湖南文联将文艺工作与时代热点话题、社会大事小情相结合,满怀对现实生活的关切,走入乡野城市,拥抱广阔天地。而千变万化的文艺形式都是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和对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湖南通过开展中国简帛书法艺术研究和传播工程,为我国文字艺术及书法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字作为国家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象征,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呈现,不仅能够彰显中华民族历史沿革与文化自信,还可以深入探讨湖湘文化与中国书法之间的深厚渊源。湖南文联通过深入剖析简帛书法的艺术特点,既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的厚重与渊博,又致力于新时代书风的开拓与创新。多年来,湖南文联带领众多文艺工作者们聚焦百姓生活,时刻以人民的真实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同时,始终把打造优秀文艺队伍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摆在突出位置,倾力培养在文艺领域具有领军能力的文艺工作者、从业者,旨在通过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省文艺工作更上新台阶。全体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是推动湖南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湖南这片热土上,正是这些文艺工作者们夜以继日的创作,正是各类文艺活动的开展,才铸就了今天湖南文艺事业的辉煌成就。迈进新时代,文艺工作有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湖南文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努力构建湖南文艺新的发展格局,致力于推进湖南各项文艺事业的全面发展。在湖南文联的指导下,全省各市文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推动文艺工作向着更好、更新、更美的方向发展。文艺工作者走进农村、高校、工厂等进行采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思想,全面促进红色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传承与拓展。面向未来,湖南文联将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将理论、制度、实践、创新践行到底,努力构建深厚的文化基础,奋力为中华民族的文艺繁荣、文化兴盛献策献计。既要运用好、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使优秀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继续发挥育人作用,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此外,还要培养大批骨干文艺分子,确保文艺工作从业者能够全面把握和理解中华文明史、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等,进而推动文艺创作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七十年的艰苦奋斗、七十年的砥砺前行,每一份成就、每一次进步、每一笔成绩,都是无数文艺工作者心血和汗水的见证。呼唤文化记忆,传递艺术灵魂,是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从业初心,更是每一名文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新起点,既要回望过去,正视成绩与不足,又要展望未来、砥砺前行。湖南文联将继续恪尽职守、牢记使命,以弘扬湖湘文化为己任,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先进力量,讴歌伟大时代、伟大人民,为谱写湖南文艺事业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刘纯辉)
【责任编辑:孙轲】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